关于对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8-02-05
 

根据江阴市2017年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计划,依据《无锡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方案》, 2017101617日,江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一行 9  人,对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进行了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期间,督导组听取了陶伟校长的工作报告,实地察看了校容校貌和设施设备等情况,查阅了相关纸质和电子文档材料,观摩了大课间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数学教研组研讨展示,随堂听课9节,对11位校行政领导、9位教师和多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对15位教师、31位学生、30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8位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随机抽取五年级和四年级各10名学生,进行了仰卧起坐和跳绳测试,合格率100%,查阅了所有行政领导的备课、听课本,语数英各一个年级老师和部分术科教师的备课本以及六年级作文、五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的作业本。

评估组在分工调研、汇总情况、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占地40亩,总面积为26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82平方米,拥有各类专用教室20个(小学14个),100米的跑道一个,篮球场2个,拥有图书71000册,生均43.7册,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现共有41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4个班,学生967人),专任教师79名,本科学历70人,占全体教师88%;现有江阴市级以上的骨干梯队20人,占全体教师25%,其中无锡市级9人,占全体教师11%

近年来,学校归纳提炼,形成了独特的“一二三四五”校园文化——一个家园:把校园建设成师生的精神家园;二个培养方向: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 做幸福有为的人;三个同:同心、同行、同乐;四个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多做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做好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做早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做巧一点点;五个人人:人人都享有一份爱,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享有机会,人人都有所追求,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上下同心,不断探索,成绩显著。四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全国示范试验学校、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无锡市先进集体、江阴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青爱工程’实验学校”、无锡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等近20项荣誉,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为后续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扎实的平台。

二、主要成绩和办学亮点

(一)以持续发展为宗旨,文化建设有追求。

1. 坚守“享受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学校依据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享受学校”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学校班子成员依据办学理念提出各条线工作的理念、目标、思路、办法,使学校的整体工作和具体工作视野更开阔,专业取向更明确,责任意识更到位,工作业绩更显现。领导班子的整体学习力、管理力、执行力强,尤其是陶伟校长的学习反思,带领教职工全员学习,全新学习,全程学习。学校以学生培养目标作为学校各项工作设计的依托和支撑,将学生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去思考和运作,科学安排活动,遵循育人规律和责任使命,提升学生能力,使师生真正享受学校。

2. 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学校用心创设一个书香四溢的校园,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能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的底蕴。进入校门,高大典雅的大厅,熏陶着英桥人的人文精神;学校长廊分别在各个角落,图文并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醒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了育人的载体,整个校园润物细无声。

3. 加强民主法治管理。学校以贯彻《无锡市普通中小学公共服务规范》为契机,通过召开座谈会、教师代表会议等,进一步完善了《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管理规程》、《英桥国际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听课评课制度》等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不断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探索新的发展之路,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管理的陈述性和程序性制度,逐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性管理、民主管理、踏实朴素的运作机制,实行条线管理、层级管理,各科室、各级组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以有效建设为依据,管理改革有提升。

1. 探索创新,扁平管理。第一,学校大胆尝试和探索,把竞争机制、合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糅合到“分块管理”中,形成了“民主决策、条线管理、分块实施”的管理模式。第二,实行扁平管理。直接参与年级组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德育活动的管理,充分调动了行政人员、年级组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实行领导带头制。学校行政深入工作一线,带头吃苦奉献,管理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目前学校20位市级以上教育教学骨干中有60%是行政人员,拥有学术荣誉的行政占总体行政人数比例的50%左右。

2. 人文管理,凝聚人心。学校领导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工会积极实施“暖心工程”,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开展多彩的教工活动,使每一位教师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3. 机制激励,团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强化德治,以“德”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倡导“规范里的个性,制度下的人文,服务中的激励”。鼓励团队发展,签订备课组目标责任状,评选优秀年级组、备课组,以团队为单位的考评机制,凝聚了力量、智慧,规范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确保了学校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素质教育有保障。

1.行政听课,形成常态。教务处负责部署行政听评课要求,定期组织教研组、备课组进行例查,对备课、听课、教研活动、作业情况全面检查与反馈,逐人逐条检查打分,形成“行政听课评课简报”,教师会议时向教师通报,从而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督。倡导集体备课,注重学情分析,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经验的积累,重视练习设计,强化“三力课堂”的实施与推进。

2. 校内督导,助力发展。一是以导向为主。由教学条线会同年级组长、教学骨干、其他行政组成调研组,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调研,以了解实情,发现亮点,找出不足,提出解决方案。二是以引领为主。由学校长期聘请我市退休的名教师和特级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定期召开年级组质量分析会,根据本年级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思考,确定改进思路和重点。

3. 课程建设,提升素质。学校制定《享受教育的幸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20142017)》,在保证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主要有经典诵读、羽毛球、跆拳道、科技节、网页与动画等 10多个校本课程,定教师、定地点,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以走班形式组织开展活动。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可能,孩子在适切的课程学习中自由呼吸着所需的空气,汲取着自我成长所需的养料,生命个体的活力得以勃发。

4. 课题研究,引领起航。近年来,学校有2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3个江阴市级课题,主要围绕2个省级课题开展学校教科研活动,先后编辑出版了《行走的印记基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师研究(一)(二)》。在理论引领、榜样带动之下,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数量、质量均有突破性进展。学校于 2014年被评为“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先进单位”;张治升主任多次被特邀担任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评审评委和《江阴教育》杂志责任编辑;以王璐老师领衔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短剧表演研究》学科组课题获江阴市十佳课题,数学组和低语组的教师潜心研究,学科组课题获市一等奖,教育科研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四)以师德师能提升为核心,教师发展有举措。

1.强化师德建设。学校开展了“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系列活动,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净化教师的心灵,促进教师的德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近几年,学校有近20名教师获得江阴市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有 1名教师获得江阴市教书育人标兵称号,有20多人被评为澄江街道先进教育工作者。

2. 促进师能提高。学校将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制订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定期考核等多种措施,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依托苏派教育名校俱乐部、生活教育研究会等,积极实施青蓝结对工程,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或名师工作室学习,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着力培养一支“踏实勤勉、朴实真诚”的教师队伍。

3. 加强自觉研训。每学期制定校本培训和研修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培训。(1)名师引领促成长。邀请市内外学科名师、骨干来校听课上课、点评指导,引领学科发展;让新教师与名优骨干教师“师徒结对”,使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近三年,江阴市级以上骨干增加到20个,新增1名江阴市学科中心组成员,约有 100 人次在各级各类业务比赛中获奖,其中有20多名老师获得各类比赛一等奖。(2)主动学习增智慧。加强对各科课程标准及各研究课题相关资料的学习,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育专著,撰写读书征文,近三年来共收集到读书征文 200 多篇。(3)用心笔耕升品味。教师们及时撰写学习心得,发布于校园网教师动态栏目,与全体老师共享。学习、反思、实践,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与自觉行为。教师发表及获奖论文近30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五)以校本系列为载体,行动德育有实效。

1. 心理辅导科学育人。学校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采取心理咨询、团队辅导等前瞻性的教育手段,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学生中发生的问题,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去理解学生、沟通学生,培养外来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学校德育工作更加人性化、系列化、品牌化。

2. 开发资源合力育人。学校开展能挣会花的“校园币”、我为家园添新绿、书香校园亲子共读、科技艺术节、小学毕业生赠书仪式、“庆六一”趣味游园等活动,通过学科竞赛、体育竞赛、入团教育、家长学校、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班级荣誉贡献自已的力量,同时也收获成功的喜悦。

3. 家校联系整体育人。学校充分依托家长学校,建设好“家长”这支教育大军。每学期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了社会满意度。学校成立了理事会、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理事会,开展“四访”活动,虚心听取意见并及时整改。通过学生问卷、家长座谈、设立校长信箱、公布投诉热线等途径,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健全“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社会评教师”制度,有效形成教育合力。

三、主要不足和思考建议

1. 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需进一步明晰。首先,学校已有明确的办学理念,但要考虑如何寻找契机,更好地把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思路,做好理念与现实的衔接;其次,学校横跨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要思考如何把握管理的规范化、精准性、品牌化,从空间到时间、从土地到楼宇融通12年的教育;第三,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从国际教育这个发展定位,要思考如何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尤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系统规划;第四,政府要及早确定这所学校的发展规划,消除学校老师的归属焦虑,回应学生家长的呼吁。

2. 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需进一步提升。根据推进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规模的需要,如何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大力度培养名优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施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学科的领军人物和名师。学校的教科研有基础,但近两年没有申报课题,学校要抓住科研兴校的载体,对全校的课程进行高位思考与顶层设计,着力寻找英桥国际课堂的共性和个性,打造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体化,实现开发和实施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完美对接。

3. 硬件设施与教育保障需进一步强化。学校集中、小、幼于一校区,生均占地面积、建筑用房、活动场地、教学实验实践场所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办学要求,距江苏省教育现代化Ⅱ类标准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助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版权所有:江阴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江阴市领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