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育研究 > 小学研训
这个立夏,我们一起生长——江阴市小语统编教材研训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07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似水流年带走了春的姹紫嫣红,热辣的夏急吼吼粉墨登场了。孟夏之日,草木葳蕤,万物繁茂,跟随众生一起生长的,还有一群热情的江阴小语人。2019年5月6日,薛法根江阴工作站高级研修班迎来了第五次集中研讨活动,一天时间,两位导师,二十位学员,齐聚一堂,既坐而论道,又起而行之,围绕统编版教材开展了一场极具学术分量的头脑风暴。

统编版教材在低年级小碎步试水了两年多以来,其备受关注的程度与日俱增,随之与日俱增的还有对新教材的忧虑乃至畏惧。今年金秋,统编版教材极速前进,地毯式轰炸,将实现全年段、整体化、一次性替换原有教材。山雨欲来风满楼,总有人未雨绸缪,以特级教师薛法根、夏江萍为首的江阴团队,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毅然站上了新教材探索的风口浪尖,将探究的视野锁定在难度最大的六年级。

课如其人,其人如课。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甚至没有开场白,一如往日的清简和干练,薛特首先明确了本次教学解读和活动设计的方向:把语文要素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去,为小语人量身打造一个精准、实用的教学设计模板,并打上鲜红的江阴烙印。

上午,大家集中研讨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梁昌辉老师亲自操刀。姜还是老的辣,主题与要素,体裁与题材,情节与环境,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洋洋洒洒两千余字。薛特一句话给怼了回去:太长,1000字即可。长文好写,短章难作,老梁挠了挠了发白的鬓角,但我们相信智慧的梁班长肯定有办法。

蔡海峰消瘦的是身体,丰满的是思维。面对经典的老教材《穷人》,他总能从纷繁芜杂的语言文字背后找到语文要素的落脚点,这次他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了“心理活动”。从薛特频频点头这一动作看得出,蔡海峰是对的。薛特善意地提醒,最有价值的心理活动在文中偏后部分,设计补写心理是最佳路径。蔡海峰深以为然,我们也深以为然。

钱军伟一直纠结于她的“口语交际”,来了个现场版的“请你支持我”,向薛特请教。口语交际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薛特带领地大家经过长时间的思维碰撞,最终指向对象、场合和共识三个层面,大家顿有拨云见日之感。

时间过得好快,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第四单元还没有结束,急坏了第七单元的聂荣才等。食堂里边吃边聊,校园里边走边谈。短暂的午休,下午接着干。  

下午大家集中研讨了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夏特身先士卒,肩负起这一单元主干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任务。最难改变的不是行为,而是思维,夏特带领大家艰难地从“说明文”的传统认知切换到“说理文”的残酷现实。或许恰恰是思维的悄然转身,指引了行动的柳暗花明,于是找到观点,纲举目张,抓住六个关键句,整篇课文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费杏英解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也许是借了夏特解牛的那把快刀,看似很难下手的演讲稿,也迎刃而解了。老梁雪中送炭,贡献了西雅图的绘本,其实应是锦上添花。这篇演讲稿让我们认识到“反复”这一手法的价值所在。

 聂荣才等青山都老了,总算等到了他的《青山不老》,聂校侃侃而谈,大家静静聆听。最终问题卡在了“为什么青山不老”这根鱼刺上。几次设计都被苛刻的薛打了回去,经过长达四十分钟的集体“烧脑”,薛特才勉强同意,其敬业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季勇的古诗教学貌似跟语文要素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他最定心的地方,也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季校对古诗的解读可谓深矣:雄浑,秀丽,宁静;用典,想象,对仗。薛特只说了一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诗要一首一首地教。大道至简,顺其自然。

  研讨中,讨论、争论、甚至辩论总是无法避免,小说中的情节和环境是割裂的还是融合的?战争、洪水等灾难题材远离生活实际如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人文主题关照下的不同体裁的教材如何打破壁垒且有机勾连?单元说明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所谓理不辨不明,正是在你来我往的深刻剖析中,概念逐渐清晰,路径逐渐明晰。

  一则口语交际,两则语文园地,三首古诗,六篇课文,八个小时,二十二个人,是这一天精神盛宴的菜单,两道主菜——语文要素、活动设计即将上桌,请君慢慢品尝。

 “绿树阴弄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日子,和一群人,和夏天,一起蓬勃生长,一起快乐成长,挺好!

                                             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陆信  

 
技术支持:江苏领悟 版权所有: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Copyright © 2010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70350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