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新理念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深化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践,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长三角教师发展学院、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联合举办“以学习任务群深化组块教学实践”专题研讨活动。以此为契机,2023年8月4日、5日,江阴市钱军伟言语品质教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了每位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在学习、研讨、内化、感悟中助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此次报告,以“学习任务群”“组块教学”为关键词,为一线教师细致解读了2022年版新课标中各任务群的核心要义与典型案例、组块教学与任务群的密切关联以及组块教学的学理回溯与未来展望。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沈玉芬就“‘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给我们讲述了故事里的三张思维地图——故事的情节地图、人物的思维地图、学习的认知地图,阐述了思辨性学习的三个维度——讲、议、用。启发我们透过情节地图触摸故事背后的作家思维,透过人物的思维地图体察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透过认知地图建构自己的心理模型。又以《自相矛盾》《跳水》等典型课例,讲解如何依托“讲”“议”“用”三个维度进行具体的课堂实践。
江苏小语学会理事长李亮首先讲了课标的方向性问题,提示我们要坚守课标的育人导向、素养导向和实践导向;接着讲了课标理解的不同视角,具体讲述了三个“不是”,新课标、新课程不是对过往的割裂,不是对现行教材的否定,不是在推介新的教学范式,以及三个“不变”,课程实施的底层逻辑不变,课程内容的基本面不变,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不变;最后讲了课堂教学的改进要尊重常识、坚守基础、守望语文。
全国组块教学实验学校联盟理事长沈正元在主题报告《论组块教学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耦合》中,从“‘为言语智能而教’:组块教学的核心要义,‘内核’为核心:重组、转化形成教学任务,‘三个走向’: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性、综合性,基于‘关联’:形成多元清简的结构”四个方面系统解读了薛法根老师主创的组块教学。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刘徽教授先从大概念教学的几个疑问入手,又用“自己如何煮萝卜汤”为我们形象地讲述了何为“大概念”。藉由她生动的讲述,我们顿悟了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明白了新课标的主旨就是要我们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思考,从而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过上有意思、有意义的生活。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魏星大观念视域下教学内容的任务化形态的分类极具操作意义:单篇渗透式、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全景探究式、互文比较式、习作驱动式。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强调学科实践是语文课程改革路径的重新抉择,特别指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病因是“混淆了文本阅读与文本解读的关系”,警醒广大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件事:读书、积累语言经验、在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习得适当的方法策略。而对当下热议的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则持“小步慢进”态度。其“大道至简,小道至繁,邪道至玄”的谆谆教诲更是振聋发聩。
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国安对组块教学进行了学理追问以及理论展望;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曹爱卫以《小猴子下山》为例,为我们具体讲述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全国新教育实验副理事长干国祥从“保守解释学、批判解释学、激进解释学、中庸解释学”再次让我们明白了,大概念在文本的解读以及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以《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组块教学创新实践》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语文教学存在哪些根本问题”“组块教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样以任务群创新组块教学”。他说,组块教学的板块式活动、联结性学习、统整型实践主要解决的是语文教学内容泛在化、碎片化、知识化,学习方式被动性、个体性、接受性,语文功能应试化、学科化、割裂化的现实问题;组块教学的深化主要体现在从单篇教学到单元整体教学,从“内核”到“大观念”,从“教师教”到“学生学”。接下来,他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寓言故事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详细讲述了本单元寓言故事的主题与内容、情境与任务、目标与评价、活动与建议。
专家、学者的报告,给工作室学员以启发。大家在认真学习之余,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学员陈颖洁深刻地领悟到:首先,设计课程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观念改变的过程;其次,没有完美的课程,但有对好教育的不断追求。李逸楠“从三张地图走向三个维度”感悟到:从教材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都在以语文的方式学语文。王昕韬在学习后感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往不知如何下手,结合今年暑假自己的研读感悟和沈玉芬老师的指导,之后的教学中要多尝试,和孩子们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以学习任务群深化组块教学实践,是本次研讨的主题,更是组块教学实践的一次学理大回溯,以及对未来中国式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大展望。诚如薛法根老师所说“打开研究窗口,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江阴市钱军伟言语品质教学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也在本次研修中宏阔了视野,汲取了力量。他们一定会在众大咖的引领下,追寻理论的脚步,在实践的田野中,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蜕变,自我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