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助老,真情无限
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江阴初级中学退教分会“暖心工程”志愿者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以大爱精神体贴关爱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老人”以及一切需要帮助的退休教职工。他们为帮扶“特殊老人”而无私奉献,心中坚守着一个信念:给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
江阴初级中学退教分会建立了三个“暖心工程”帮扶小组,其中,以姚娟芬老师为组长的帮扶小组由四位志愿者组成,他们分别与六位“特殊老人”结成对子,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或微信,随时掌握“特殊老人”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实施帮扶。
姚娟芬老师身为组长,处处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她与比自己年长二十岁的仇忠杰老校长结成对子,如贴心的女儿对待年迈的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着仇校长。她经常电话询问仇校长的身体及生活起居情况,并经常上门看望,与仇校长聊天,与其家属沟通。仇校长家属把热心的姚老师当作亲人,连家庭琐事也要向她诉说,而姚老师总是尽自己所能地为其排忧解难,提供帮助。仇校长几次生病住院,姚老师都自费买了礼品,去医院探望。仇校长腿脚不灵便,但爱好旅游。每次退教分会组织旅游,姚老师都带着仇校长一起出发。到了旅游景点,即使有家属陪同,姚老师也不离左右,对仇校长悉心照顾。姚老师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行动缓慢的仇校长,跟不上队伍,就自己当起“导游”,耐心细致地为仇校长讲解。让姚老师刻骨铭心的是,退休教职工在人民医院体检时,发现仇校长脸色苍白,瘫软无力,她立即招呼大家让一让,扶着仇校长到前面优先抽血。去拍胸片时,姚老师征得医生许可,搀着站立不稳的仇校长一起进入摄片室。体检结束,姚老师再三关照仇校长家属路上一定要小心,到家后报个平安。时隔五天,突然得到仇校长亡故的消息,姚老师意识到体检时对仇校长的照顾竟然是最后一次为他服务,不禁失声痛哭。她第一时间组织几位老同事送去花圈及礼金,向仇校长家属表示慰问。第二天,她又与理事会人员一起前往吊唁,送仇校长最后一程。
在我市疫情防控最严阶段,曹海鹏老师因病去世。当时没有公交车,也叫不到出租车,在没有代步工具的情况下,姚老师步行近两个小时,按时赶到约定地点与其他志愿者会合,去曹海鹏老师家吊唁。尽管腿酸脚痛,但她为克服困难,尽责办了实事而心里感到满足踏实。七月份,正值高温、台风季节,按惯例,“暖心工程”帮扶小组的志愿者对“特殊老人”进行高温慰问。当姚娟芬老师带着志愿者去慰问时,天降暴雨,但大家没有畏惧退却,而是在豆大的雨点中,蹚着积水,穿街走巷,坚持将慰问品送到了每家,“特殊老人”看到志愿者们被雨淋得湿透却脸上挂着笑容,感动得热泪盈眶。
薛冬梅老师是姚娟芬帮扶小组的一位志愿者,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退教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起着模范作用。薛老师十多年前已失去老伴,当理事会物色志愿者与她结对时,她一口回绝,态度坚决地说:“我是理事,应当由我去关心照顾别人,给别人送温暖!”于是,她义不容辞地当上了一名志愿者,与失伴的陈忠和老师结成对子。陈忠和老师刚失伴时,因感到孤独而内心苦闷,郁郁寡欢,薛老师便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为他排除孤独,帮助他走出失伴的痛苦阴影。薛老师还陪着他来校参加活动,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不久,陈忠和老师在儿子的安排下住进了福澄颐养院。薛老师得知他初到颐养院时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和生活,便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多次去颐养院,陪陈忠和老师喝茶拉家常、去健身区锻炼、到阅览室看报,有时还共进午餐。在大家一次又一次的陪伴、开导下,陈老师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听说陈老师在周末被儿子接回家,薛老师便带着大家去他儿子家“作客”,通过与他家人的沟通交流,相互间拉近了距离,这样,更有利于陈忠和老师老有所依,乐享晚年。如今,陈忠和老师每当知道志愿者要去看望他,便早早地守在颐养院门口等候。欢聚一堂,他似乎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只要他开启话匣,大家便耐心倾听,分享他的故事和情感,他也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当志愿者乘坐公交车离开时,他伫立在门口,目送着挥手致意,直到载着志愿者的公交车在他的视野中消失。
薛冬梅老师不仅尽心尽责做好“特殊老人”的帮扶工作,而且关心着其他需要帮助的退休人员。有一次,华良德老师不慎滑倒骨折,在人民医院手术治疗。薛冬梅老师买了牛奶多次去医院探视,她在病床边嘘寒问暖,帮华老师倒水服药,并向医生了解病情及护理常识,然后细心关照其家属。华老师痊愈后参加了退休人员的体检,薛老师主动将体检报告送到他家里。有人问薛老师为何总是关心别人,她笑呵呵地回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快乐,我也快乐!”
臧惠清老师人老心红、乐观健谈,是姚娟芬帮扶小组的另一位表现出色的志愿者。他与因中风而瘫痪失能的陈坚老师结为对子,他对待陈坚老师就像亲兄弟一样。陈坚老师七十岁那年的重阳节,臧老师带着其他志愿者到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为他祝寿。臧老师送上寿礼和祝寿词之后,便坐在病床边为陈坚老师介绍学校退教活动情况,分享生活的乐趣,讲述有关病人的励志故事,帮助他树立起战胜病魔、乐观生活的信念。臧老师近一个小时绘声绘色的讲述使陈坚老师及其家属深深感动,连邻床的病人也连声道谢。陈坚老师噙着泪水的眼神中透露出感激之情,他虽已失去语言功能,但还是竖起大拇指,从微微翕动的嘴唇边艰难地说出了两个字:“好人!”半年后,奇迹出现,陈坚老师竟然脱离病床,坐上了轮椅,并出院回家调养。消息传来,臧老师喜出望外,赶到陈坚老师家里,陪着他喝茶、聊天、晒太阳,并不失时机地传授自己的养生之道。那时,陈坚老师已能用简单的语言速度缓慢地与人交流。臧老师的几次登门看望,陪陈坚老师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最终,并发症还是无情地夺去了陈坚老师的生命。臧老师收起悲痛之情,又与高龄的濮仁培老师结对。起初,两人总是通过电话频繁交流,见了面,两人侃侃而谈,在往事的回忆中追叙旧情,在幸福的向往中共享快乐。但濮仁培老师在一次生病住院以后,身体虚弱,每况愈下,失聪、失忆、失能的状况相继出现。臧老师为此而忧心忡忡,多次上门看望,一方面与濮老师交流,想方设法唤起他的记忆,激发起他的生活热情;一方面与他的家属沟通,商讨有效的护理方案。由于臧老师不慎骨折而体能下降,理事会想让他卸去与濮仁培结对的担子,他却态度诚恳地说:“对于濮仁培,我实在放心不下,到了年底再说吧!”于是,他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濮老师,心里唯独没有自己。在辞旧迎新之际,他带着新年贺礼和祝福,又敲响了濮老师家的门。
爱心无价,真情无限。江阴初级中学退教分会“暖心工程”志愿者用爱心呵护“特殊老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用真情温暖“特殊老人”,树立爱老助老的时代风尚。志愿者们说得好:“心存善念,眼前就永远是春天!”正是他们心中的善念,促成了他们的善行;正是他们的善行,谱写了“爱的奉献”的动人旋律。这动人旋律永远奏响,我们的眼前就永远是阳光明媚,春色满园。
江阴初级中学退教分会
二0二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