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核心素养,4月18日,无锡市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课堂研讨活动在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落地、新教材应用与教学创新,旨在推动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黄伟星,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居乾章,各市(县)区小学数学研训员,相关学校分管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核心素养培育、教学评一体化等议题展开研讨,共探新时代数学教育提质路径。
课堂风采:聚焦素养,构建教学新样态
活动中,来自各市(县)区的教师代表精心呈现七节精品课例,覆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大领域,以创新性教学设计点亮思维火花,展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元魅力。
在“数与代数”领域,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喻暄芷老师执教的“分数再认识”,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与结构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具象感知中抽象概念本质;宜兴市张渚小学陈奕彤老师的“乘法分配律”教学,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思考,实现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机融合;扬名实验学校刘志强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借助符号化表征渗透代数思想,搭建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进阶桥梁;东北塘实验小学华祁红老师的“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以结构化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助力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四节课紧扣“数的本质”与“代数思维”,通过生活化情境、结构化探究和符号化抽象,引导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跃升。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江阴市利港实验小学黄芬老师的“认识平移和旋转”,借助动态演示与操作体验,让抽象概念可视化;杨市中心小学吴君老师的“尺规作等长线段”,以工具化实践引导学生亲历几何建构过程,深化对图形度量本质的理解;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单静洁老师的“图形运动复习与关联”,通过跨知识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图形运动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关联思维。三节课聚焦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通过直观感知、动态演示与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空间观念与几何推理能力,深化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专家引领:精准施策,锚定转型新方向
无锡市教科院黄伟星主任对七节示范课例给予高度肯定,指出课例充分彰显“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通过探究任务驱动、实践活动支撑、思维进阶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实现“做中学”“用中学”的有机统一。他强调,课例呈现三大显著特征:一是“破立结合”,既突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又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构建素养导向的课堂新范式;二是“三维融合”,在知识传授中渗透思想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厚植核心素养,实现知识厚度、思维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和谐统一;三是“示范引领”,为区域数学教学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指明“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创新为要” 的课堂转型路径。
针对即将推行的新教材,黄主任提出三点实施建议:一是深化知识解构,把握数学本质,在概念教学中凸显“一致性”,在规律探究中渗透“结构性”;二是精准把握学情,遵循认知规律,以生动情境激活学习兴趣,以问题链驱动逻辑推理,让理性思维与感性体验同频共振;三是优化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原则,通过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发展的双重提升。
体悟共享:以研促行,共绘教育新蓝图
本次研讨活动既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解读,更是教学转型的实践动员。七节示范课例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学设计、显著的育人成效,生动诠释“三新”背景下教材、教学与课堂的融合之美。从理论阐释到课例解析,从经验分享到互动研讨,全程贯穿对数学教育本真的探寻与思考,彰显与会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执着追求。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研讨活动让自己对“三新”理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未来将把研讨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且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知识建构与素养发展中实现双向提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无锡市小学数学教育注入新动能。全市数学教育工作者将以此次研讨为起点,踔厉践行新课标理念,深耕课堂教学创新,在“三新”实践中培育时代新人,为构建更加优质、更具活力的小学数学教育生态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