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无锡市高质量融合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市举行
 
发布人:北国中心小学 作者:丁雪莲     发布时间:2025-04-17 点击数:
 

2025年4月16日,由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江阴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澄心融”教育联盟联合办的无锡市高质量融合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暨“澄心融”教育联盟孤独症儿童教育研讨活动,在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也是省级课题《同伴支持:农村小学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研究》的课堂实践,来自无锡市融合教育研修工作组、江阴市融合教育中心组、“澄心融”联盟单位及澄东南教研共同体的46名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围绕“聚焦融合教育语文课堂 共探孤独症儿童教育新路径”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全纳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上午9时,北漍中心小学王文萍、许敏玉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二年级《中国美食》与三年级《花钟》,两堂课深度融入“同伴支持”课题研究成果,展现普特学生共学共融共长的生动场景。

王文萍老师在《中国美食》课堂中,以“家乡美食分享”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导入,通过“认识菜单—读懂菜单—学习点菜—学写菜单—推荐家常菜”五大活动任务,结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在汉字与饮食文化的关联中探索“火字旁”“四点底”等偏旁规律。针对孤独症学生,她设计了简化版任务卡、图文对照菜单模板,并安排“助学伙伴”协助完成“家庭家常菜推荐”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情境对话等具象化体验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同时在具体情境中提升特需学生的语言运用与社会交往能力。

许敏玉老师在《花钟》课堂中以“花仙子伴学”创设趣味情境,设置“感知花钟—欣赏花韵—书写花韵”三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阅读与细致观察,体会时间词变化及拟人修辞的生动表达奥秘。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她分层设计预习单与课堂学习活动单,为孤独症学生提供简化版的大字文本、简化问题学习单及凹字描红本,实现“同一课堂、多元目标”的精准教学。同时,课堂中安排同伴支持孤独症学生学习,借助视觉提示卡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孤独症学生结合不同花卉的开放时间,练习描述起床、吃午饭、睡觉等日常作息的表达,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场景自然联结。

课堂观摩结束后,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朱苏娜老师对两节课作出点评。她指出,这两节课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基于教材且超越教材,对课程性质及教材内容作出深入且精准的解读;二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对整体学情与个体需求的把握细致到位;三是立足课堂并超越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在通用学习设计原理的课堂实践中,两位教师通过“基础目标保底+分层策略支撑”的教学架构,为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搭建发展阶梯:《花钟》一课设计分层预习单与弹性课后练习,配套“助学伙伴”互助机制,助力孤独症学生无缝融入课堂生态;《中国美食》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差异,在食材分类、菜品制作等实践活动中嵌入可视化表达支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动手操作中实现识字、辨析、运用的螺旋式能力提升,生动诠释了“以生为本”的融合教育课堂样态。

随后,朱苏娜老师带来主题讲座《破茧 蜕变 翩跹——探寻“适宜融合”的融合教育语文教学路径》,围绕“如何在集体课中支持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这一核心,系统阐释“三个充分”实施策略:充分做好环境准备、充分做好课前预设、充分规划教学实施过程,为融合教育语文教学提供实践路径指引。

作为“澄心融”教育联盟成立后的首次大型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标志着澄东南片区融合教育进入“课题引领、校际协同”的发展新阶段。活动通过课堂实践探索、专业深度研讨与区域资源联动,凝练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江阴融合教育经验,为构建“有温度、有质量”的全纳教育生态注入实践动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技术支持:江苏领悟 版权所有: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Copyright © 2010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70350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