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做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2025年4月27日下午,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室暨徐霞客镇高研班第十九期研修活动在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开展。本次活动以“结构化视域下数学理解的进阶路径”为主题,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体验。江阴市毛新薇名师工作室学员、首届徐霞客镇教师素养提升高研班小学数学组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来自徐霞客实验小学的诸俐霞老师执教了《平均数》展示课。 这节课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求平均数的算法,而是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相结合,真正理解并掌握平均数这个概念。诸老师创设运动会教学情境,班级套圈游戏不仅让学生体会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平均数,求平均数可以用“移动补少”也可以用“先分再合”的方法,还让学生体会了平均数的作用“虚拟性”和“公平性”,感悟到平均数能体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接着来自峭岐实验小学的孙宇红老师执教了《圆的认识》。孙老师善于抓住生活现象与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先结合生活中的滴水成圆、水拓画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再让学生用直尺画圆,初步体会定点圆心和定长半径,进而引出用圆规画圆,然后通过画圆的活动深入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通过折圆的活动深入探究圆的特征,任务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引领下积极思考,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过程,从而积累活动经验,理解概念。
最后,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原小学教育研训室副主任包静娟对上面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包主任还为大家带来了《学习,重在建立联系》精彩讲座。她从“为何”联系、“何为”联系、“如何”联系这三个维度详细论述了结构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实现路径,提出结构就是聚焦本质,研究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对教材改革变化的分析,包主任提到课目标的撰写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将知道,能理解,会做到。这场讲座贴近实际,给学员们带来了思考和教育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