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江阴市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研修培训活动在山观高中举办
 
发布人:信息装备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22 点击数:
 

5月20日,由市信息装备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山观高中承办的江阴市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研修培训活动顺利举办。活动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途径,赋能未来人才培养”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评析与专题讲座三个环节内容,为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骨干教师搭建了深度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华南师范大学钟柏昌教授、教师发展中心信息科技学科研训员祁小明、信息装备中心张梦洁等全程参与活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活动首先聚焦人工智能课堂的实践创新。山观高中耿秋萍老师执教的《唤醒生活的精彩——语音识别技术的创新应用》一课,以“技术贴近生活”为主线,通过情景化设计突破教学难点。课程以语音识别技术为核心,通过生活化类比将抽象概念转化为高中生易于理解的模块化思维,有效降低认知门槛。教学环节设计层次清晰:视频引入引发问题与思考,原理讲解聚焦语音识别的一般过程,编程实践引导学生调用百度API实现语音识别功能,创意设计环节鼓励学生结合特殊人群需求开发小程序,展现了技术应用的人文关怀。

 

 

  

 

来自高新区实验中学的承秋雯老师展示课《文字识别》,以“手写稿数字化”情境导入,通过对比稿件识别效果引出 OCR 技术,借助视频与解析拆解其五大环节。实践环节中,学生分组完成 “单字识别训练”“相似字识别挑战”,用浦育平台进行拍摄、训练与识别,分析影响识别准确率的因素,如书写规范、拍摄质量等,教师适时引导并引入词典概念辅助理解。课堂总结梳理了 OCR 识别流程与影响因素,列举扫描文档等现实应用,展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让 OCR 更智能的趋势。此次课程以实践为载体,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探索了“技术实践+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

 

 

  

 

祁小明老师在肯定两节课例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立足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征,以学生具身体验为基点,构建从“做中学”到“用中学”再到“创中学”的进阶学习路径。

 

 

  

 

在专题讲座环节,钟柏昌教授以《如何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为题,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特征、问题与教育对策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课程逻辑主线的思路,包括工具智能化、问题模型化、模型优构化、思维可视化以及道德情感内化。钟教授还提出了五层渐进式学习人工智能的方法,强调通过分层递进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他指出,分层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次研修培训活动为工程教育视域下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江阴市将依托此次研修成果,以“技术赋能、五育融合”为导向,全面探索新型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化师资培训、校本资源共建共享、人工智能竞赛孵化等多元路径,进一步推动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实现从“试点探索”到“特色培育”,最终达成“全域深化”的战略目标。通过构建“教研训赛”一体化生态体系,为江阴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技术支持:江苏领悟 版权所有: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Copyright © 2010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70350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