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引导少年儿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峭岐社区联手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歌声、游戏与实践中,触摸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种下爱国的种子。
一、红色旋律传精神,歌声里忆初心
活动以教唱经典红色歌曲为切入点,《卖报歌》中“小毛头”在战火中求生的呐喊,让学生们透过旋律触摸到抗战时期少年的坚韧;《打靶归来》的铿锵节奏,则还原了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孩子们从最初跟唱生涩到齐声高歌,歌声里渐渐有了对历史的敬畏。此外,彩虹课堂还组织了红色诗朗诵活动,《我爱这土地》《赞美》等诗作,在孩子们饱含情感的诵读中,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愈发厚重,不少孩子读完后红了眼眶,说“原来文字也能让人感受到力量”。
二、趣味游戏悟艰辛,沉浸式学历史
“运粮”游戏中,学生手提装有菜油的大桶穿越“封锁线”,体会战时物资运输的艰难;“插红旗”比赛模拟收复失地,他们奔跑中喊着“胜利啦”,红旗插在“山头”时,眼神里闪烁着对先烈的崇敬。拼图游戏选用抗战场景图案,在完成拼图的成就感中加深对历史场景的记忆;24点游戏则融入“抗战年份”“英雄数字”等元素,用数字计算串联历史节点,让思维训练与历史知识巧妙结合。这些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感。
三、动手实践融情怀,巧思里寄敬意
动手环节成为孩子们表达情感的舞台。志愿者引导学生绘制“节气与爱国”主题扇子,扇面上,“清明”的青团旁题着“缅怀先烈”,“冬至”的饺子边写着“感恩当下”,传统节气与红色记忆在笔尖交融;爱国小报上,孩子们用彩笔勾勒英雄形象,摘抄“狼牙山五壮士”“鸡毛信”等故事,稚嫩的字迹里满是对英雄的崇拜。
手工课上更是创意迸发:航模制作时,孩子们给“战斗机”贴上红星贴纸,说要“像英雄一样守护祖国”;扭扭棒在手中变成“勋章”“和平鸽”,笨拙却真诚;剪纸课上,五角星、红旗图案被小心剪下,贴在教室墙上组成“爱国墙”;刮刮卡上藏着“抗战小知识”,孩子们刮开涂层时的惊呼,成了最好的学习反馈。还有孩子折了满满一罐小星星,说“每颗星星代表一个英雄,要把他们记在心里”。
四、祠堂里的历史课,老物件讲过往
村书记沈爷爷带领孩子们参观祠堂,详细讲解了各房间和墙上刻字的过往,孩子们们驻足凝视,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先烈们真实的青春与勇气。
五、活动成效与感悟,童心传承薪火
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问,有学生用作文写下:“红旗插在‘山头’时,我好像看见八路军叔叔在笑。”这类反馈让我深刻意识到,红色教育需贴近孩子视角——用歌声唤醒共鸣,用游戏还原场景,用实物连接记忆,才能让历史真正走进童心。未来,峭岐社区和学校会继续联合探索“沉浸式教育”,让红色基因在趣味体验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