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申港实小:当诗词韵律遇上数学逻辑
——教师义工进社区“彩虹课堂”活动
发布人:申港实验小学 作者:李建清     发布时间:2025-07-08 点击数:
 

暑假伊始,江阴市申港实验小学继续与江南社区联合,开设“彩虹课堂”为孩子们提供公益辅导,申港实验小学工会委员李建清与江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钱静燕老师以志愿者身份投身其中。在这方小小的社区课堂里,尝试用知识的清泉浇灌童心,以诗意的情怀碰撞理性的光芒。

诗词歌赋:共享诗词之美

钱老师的课堂仿佛一座流动的古典花园。她以“巧记古诗词”为钥,巧妙开启了孩子们亲近经典的大门。她从不满足于简单的背诵,而是匠心独运:“画”解诗意:引导孩子们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大漠孤烟直”的苍茫,转化为笔尖的线条与色彩,诗情在画意中自然流淌、悄然扎根。“唱”诵经典:为熟悉的诗句配上活泼的童谣旋律,或击节而歌,或拍手相和,拗口的古文在韵律中变得亲切活泼,记忆的闸门在欢唱中轻松开启。“戏”演情境:鼓励孩子们化身诗人,演绎“举杯邀明月”的孤高旷达,或体会“低头思故乡”的绵长情思。角色扮演间,诗词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成为可感可触的生命体验。一句句诗词,在钱老师充满巧思的引导下,不再是沉重的课业负担,而是化作孩子们口中清亮的吟诵,眼中闪烁的星光,心间流淌的韵律。

数学天地:点亮思维之光

作为数学老师,李老师则致力于为孩子们拨开思维的迷雾。课堂聚焦“疑难解答”,力图在轻松互动中点燃思考的火花:“思维诊所”解困惑:鼓励孩子们大胆提出假期作业或自学中的“拦路虎”。无论是分数应用题的陷阱,还是几何图形的迷障,我们共同抽丝剥茧,在“为什么错?”“怎么想才对?”的追问中,让思路豁然开朗。“生活数学”启智慧: 将抽象的公式还原于生活场景——用折纸探索对称与角度,用购物清单理解小数运算,在游戏中体会概率的奇妙。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解决身边问题的得力工具。“互助小讲堂”促成长: 鼓励初步掌握方法的孩子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伴讲解。这不仅是知识的巩固,更是自信与表达能力的双重锤炼。当看到曾经羞涩的孩子清晰流畅地分析一道难题,那份成就感的喜悦,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个人。

社区工作人员及家长反馈,孩子们对学习的畏难情绪明显缓解,探索的兴致更浓了。当孩子们因解开一道题而欢呼,因领悟一句诗而微笑,老师们深切体会到教育最本真的价值——点燃兴趣,启迪思维,传递温暖。

申港实小教师义工进社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志愿者用良心、爱心、责任心,为孩子童年画上最美的色彩。这片“彩虹”,不仅架设在社区的晴空下,更映照在孩子们求知的眼眸中,也长久地温暖着教师志愿者作为师者的初心。愿这束光,能伴随他们照亮更远的求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