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顾山实小:悉心教唱锡剧经典 爱心传承非遗文化
——顾山镇“五老”志愿者暑期彩虹课堂活动记实
发布人:江阴市顾山实验小学 来源:原创     作者:俞仁标     发布时间:2025-07-08 点击数:
 

7月8日上午,江阴市顾山镇新龚村的暑期彩虹课堂里传出清亮婉转的唱腔,顾山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吴亚珍正带领孩子们学唱锡剧《红梅赞》《绣红旗》。这场融合非遗传承与爱心服务的课堂,让夏日的乡村暑期彩虹课堂洋溢着传统艺术的魅力与温暖。 

“锡剧是咱们无锡的宝贝,2008年锡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啦”课堂伊始,吴亚珍老师用生动的故事拉近孩子们与传统艺术的距离。她特意讲述了《红梅赞》《绣红旗》的创作背景——这两首锡剧选段源自革命先烈江竹筠(江姐)的事迹,旋律里藏着不屈的精神。“江姐在狱中绣红旗,是对新中国的期盼;今天我们以唱经典锡剧的形式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孩子们睁大眼睛,在她的讲述中,锡剧不再是遥远的“老调子”,而成了有温度、有力量的传承。 

教唱环节里,吴老师尽显耐心。“唱锡剧,首先要气沉丹田,就像给气球慢慢充气。”她边说边示范,双手轻按腹部,“气息流畅了,调子才能稳。”针对孩子们容易咬字模糊的问题,她逐字逐句示范发音,“‘红梅花儿开’的‘梅’,舌尖要轻轻抵住上颚,这样才够味儿。”她通过大屏呈现歌词,领着孩子们拍手打节奏,一句句反复跟读。遇到跑调的孩子,她热情鼓励:“咱们像小麻雀学飞,多练几次就准啦!” 

为了让孩子们更投入,吴亚珍还加入了形体教学。唱《绣红旗》时,她教大家抬手、展臂,模仿绣红旗的动作,“手腕要柔,眼神要亮,就像江姐当年那样,心里装着希望。”沈俊涵小朋友起初害羞不敢抬手,吴老师拉着的手慢慢引导,“你看,这样是不是像在绣出最亮的星?”在她的鼓励下,沈俊涵小朋友渐渐放开,动作也有了模样。课堂上,吴亚珍总把“真棒”“有进步”挂在嘴边,谁学得认真,就一齐拍手表扬,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唱腔也越发整齐有力。 

作为“江阴市最美志愿者”,吴亚珍的爱心早已融入教学的点滴。她提前准备了小蜜蜂”扩音器,准备了经典唱段,为了教孩子们动作,她半天顾不上喝一口水。不到两小时,孩子们已经能完整唱出两段选段。当稚嫩却坚定的“红岩上红梅开”响起时,吴亚珍眼里满是欣慰。“非遗传承不是口号,要让孩子们喜欢、愿意学。”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对顾山镇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陆卫东说,“只要孩子们爱听、爱唱,我会一直教下去。” 

这场彩虹课堂,不仅让锡剧的旋律在乡村回荡,更让爱心与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正如吴亚珍常说的:“教唱锡剧是传承,守护孩子是责任,这两件事,我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