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贯庄社区活动室弥漫着历史与好奇交织的气息。贯庄小学吴艳老师带领志愿者老师与社区的孩子们,踏上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货币探索之旅。一枚枚沉默的古钱币,此刻成为叩开中华文明之门的钥匙。
吴老师以“天然海贝”为起点,徐徐展开货币演变的画卷。当“鬼脸钱”(蚁鼻钱)的奇特形貌呈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真的像一张张神秘的小脸!”从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到仿贝、铜贝的诞生,再到战国纷繁的货币形态,历史的脉络在吴老师的讲述中清晰浮现。秦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当经典形制出现,孩子们异口同声印证:“真的是圆圆的,中间有方孔!”货币形制背后的国家意志与智慧,此刻化作具体的认知。
课堂深入唐宋风华。开元通宝、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方寸之间承载盛世气象。当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书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跃入眼帘,书法之美与帝王才情交相辉映。一部《靖康之耻》短片,更将历史温度注入课堂,孩子们神情凝重,家国情怀如暗流涌动。此刻,屏幕上“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三行大字,成为无声却最有力的精神共鸣。
活动尾声,吴老师取出珍藏的古钱币,孩子们屏息凝神,指尖仿佛触碰到历史的余温。在绘画环节,崇宁通宝与大观通宝成为孩子们笔下专注描摹的对象,方寸铜钱化为纸上流动的文化印记。
“智慧与财富,从来不只是物质的丰盈,”吴老师在总结中寄望孩子们,“了解过去,才能创造未来。愿这份对祖国、对乡土、对五千年文明的赤诚,成为你们心中不灭的灯火。”这堂古钱币课,不仅串联起散落千年的经济符号,更在少年心中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方寸钱币所承载的,是民族记忆的厚重,更是未来主人翁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守护这文明星火,照亮复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