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收,秋光初蕴,8月25号,江阴市顾海英德育名师工作室第二十五次研修活动在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举行,此次活动既是对过往德育实践的回望,更是对未来育人之路的眺望。
活动开始,工作室成员夏婷老师带领大家体验心理游戏《解手链》,交错绳索象征德育困惑,协作拆解暗含同行之智。指尖互动间,工作室小伙伴们心与心的距离悄然拉近,为这场研修奠定“聚力同行”的基调。
本次研修活动,共分为三大环节:探索名班主任的成长密码,解锁教师健康的守护之道,共探家校协同的创新之法。
德育深耕需榜样引路。活动中,江苏省模范教师、江阴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徐敏老师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坚守破茧,向心而行》。采访视频里,她谈及学生时眼含热忱;现场分享中,她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喻,复盘从青涩执教到构建特色德育体系的历程:始于“无措”、驱于“学习”、恒于“坚持”、融于“活动”、专于“特色”、汇于“渠成”。每一段实践故事,都是德育智慧的沉淀,为工作室小伙伴们解码了名班主任的成长路径。分享的最后,徐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道情景挑战题。各小组快速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工作室主持人顾海英针对大家的处理流程进行了点评,她指出第一时间稳情绪、第二马上核事实、第三一定抓关键、第四必须建长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智慧为教育者身心健康支招。工作室成员孙琼老师带来“中医健康锦囊”:她以通俗的语言解读中医养生之道,从“久坐伏案的肩颈调理”到“情绪焦虑的疏肝小方”,从“日常健康水的性味搭配”到“午间五分钟的经络按摩”,每一个“锦囊”都贴合教师日常,每一处建议都满含关怀,解决了老师们的“职业痛点”。这场分享,让“养生”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融入育人日常的温暖守护。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校协同是育人合力的核心。工作室成员黄丽娟老师开启案例分享,从叛逆期学生共育到家长焦虑疏导,拆解沟通中的“破冰点”与“共鸣点”。她借助具体案例剖析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家校沟通与一般沟通的区别,由点带面,罗列了运用积极心理学与不同性格家长家校沟通的“话术”,并提炼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校沟通核心是:抛开“问题视角”,拿起“优势透镜”,让家校社成为孩子坚实的“成长合伙人”。
研修尾声,顾海英导师与伙伴们做了三个约定:把今天的“收获”变成开学后的“行动”、把“同伴”当成成长路上的“拐杖”、把“德育”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她鼓励大家以专业践初心、以健康护热爱、以协同促成长——既能做深耕土壤的实践者,用专业守护童心;也能做守护身心的清醒者,以健康支撑热爱;更能做联结家校的摆渡人,让协同点亮成长。
本次研修虽落幕,德育征途仍向前。工作室伙伴们将携此次收获,在育德弘道之路上持续耕耘,静待童心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