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火红彼岸花扮靓贯庄校园,特色“科学课”探索生命奥秘
 
发布人:贯庄小学 作者:刘雯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数:
 

秋意渐浓,在金桂飘香之前,贯庄小学的校园抢先被一片炽烈的红色点燃。每年九月中旬,教学楼旁、绿化带中,一丛丛彼岸花(又名石蒜)如约而至,悄然绽放。它们花蕊纤长,花瓣反卷如龙爪,在秋日的阳光下舒展着独特的身姿,形成一道绚丽而神秘的风景线,吸引着全校师生驻足观赏。

这短暂而热烈的花讯,对贯庄小学的师生而言,不仅是一场年度的视觉盛宴,更是一个绝佳的教育契机。学校始终坚持“教育融入生活,自然即是课堂”的理念,深度开发校园内的自然资源,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校园里的科学课”。多年来,伴随着四季轮转,老师们已陆续带领孩子们认识了春天紫荆的簇簇繁花,探究了秋日桂香背后的科学原理,观察了芭蕉宽大叶片的形态结构,甚至研究了香樟树驱虫的奥秘。校园内的每一株植物,都成了一本活的教科书。

而每年的彼岸花盛开之际,便是这本“教科书”中最引人入胜的章节。今年的课程同样精彩纷呈。科学老师们带领着好奇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走近这些美丽的花朵,引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其独特的结构——“为什么没有叶子?”“它的球茎有什么秘密?”;用画笔去记录其鲜艳的色彩和舒展的形态;高年级的同学则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探究这种植物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有趣的别名传说。

“我们不在乎孩子们是否能立刻记住所有知识点,”一位参与授课的科学老师孙琼表示,“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当他们因为校园里的一朵花而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并愿意去寻找答案时,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茅婧校长介绍,这门“行走的科学课”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打破教室的围墙,让学生在最熟悉、最亲切的环境中发现自然之美,探索科学之妙。利用校园植物进行教学,不仅就地取材、简便易行,更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身边环境的热爱之情。

如今,看花、识花、研花已成为贯庄小学秋季的一项传统。这片年复一年如期盛放的彼岸花,不仅装点了秋日的校园,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点燃了探索科学的火花。它深刻地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的真谛,让知识的传承如同这绽放的鲜花一样,自然、生动而又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