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9月20日,江阴高新区实验中学数学教研组在教科室组织下开展了新教师三力课堂3.0版教学展示课活动。青年教师陈杨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减法》为主题,以“问题链驱动”为主线,呈现了一堂兼具逻辑思维与生活趣味的汇报课,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了观摩。
情境导入:从生活走进数学
课堂伊始,陈杨老师以“天气预报中的日温差计算”为情境,播放本地一周气温变化视频,抛出问题:“已知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3℃,如何计算日温差?”学生迅速列出算式“5-(-3)”,却对计算原理产生困惑。陈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对比“5+3”与“5-(-3)”的异同,发现两者结果相同但意义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如何用统一法则解释有理数的减法。”
探究新知:归纳中建构法则
第一环节中,陈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三组算式:(1)7-2与7+(-2);(2)0-5与0+(-5);(3)-4-1与-4+(-1)。通过观察结果,学生初步发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为验证猜想,陈老师鼓励学生自主举例,并利用数轴动态演示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强化直观理解,帮助学生突破抽象思维障碍。
巩固应用:互动中深化理解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设置题目,通过接龙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第二部分增加前面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第三部分让学生深入研究有理数的减法,联系有理数的加法,通过小组讨论类比分类得到减去一个有理数,结果有三种情况。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板书展示,逐步熟练法则应用。陈老师巡视指导时,重点关注基础薄弱学生。
评课研讨:肯定与建议并存
评课环节中,教师们高度认可陈老师的情境设计和问题链逻辑。备课组长指出:“从生活到数学的转化自然流畅,PPT中数轴动画极具启发性。”同时,教研组提出改进建议:1. 需补充减法法则的代数证明(如利用加法逆元),增强严谨性;2. 压缩“错题诊断”时间,优化课堂节奏;3. 扩大提问覆盖面,关注沉默学生。教研组长张永最后总结:“陈老师的课体现了‘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理念,若在细节处精益求精,必将更上一层楼。”
“以问启思,以练促学。”本次汇报课展现了陈杨老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意识,也为数学组“问题驱动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江阴高新区实验中学将继续依托“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深耕课堂,让数学教育既扎根知识之本,又绽放思维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