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青阳实小:秋意正浓研教时 砺学笃行启新程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人: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 作者:王锦智     发布时间:2025-10-11 点击数:
 

秋意正浓,教研正酣。为深化“三力课堂”3.0版教学理念,精准把脉新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助力专业成长,2025年10月9日,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开展数学新教师亮相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课堂实践,通过听课观摩与集中研讨,全面考察教师教学基本功、课堂组织能力与学科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全校四校区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在课后共同学习解读“三力课堂”3.0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统一评价尺度,明确教学改进方向。

丁沛云老师执教一上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和趣味故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课程以“王小明的房间”和“星星王子”的绘本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最后通过游戏巩固知识,布置生活观察任务,延伸学习到实际场景中。

王锦智老师执教三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教师以“开心农场”情境导入,自然引出计算需求,并通过“70×3”“17×3”“173×3”三组算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类,逐步聚焦新知。在探究环节,教师善用小方块、方格纸与纸笔计算三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理解“拆开乘、再相加”的算理本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竖式教学循序渐进,通过对比“有无进位标记”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原理并掌握简便写法,过程细腻、扎实。此外,教师还巧妙引入古代算筹文化,拓展学生数学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吴晓燕教导指出,丁老师设计生动有趣,紧密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合故事、操作与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通过实践归纳图形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环节衔接自然,重点突出,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图形认知启蒙课。王老师在计算教学课堂中巧用小方块、方格纸等学具,借助多种表征帮助学生从具象走向抽象,深入理解“拆数相乘、再相加”的算理本质。竖式教学循序渐进,通过对比有无进位标记的写法,帮助学生掌握进位规则与简便算法,过程扎实有效。同时融入古代算筹文化,拓展数学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整节课注重算理探究与算法建构的统一,兼顾知识掌握与育人价值,教学扎实高效,思维与情感并重,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深度与温度。

吴教导详细讲解了“三力课堂”3.0版课堂教学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为核心,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深度转型。教师学习这一理念,是落实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师需深入理解“三力”内涵,转变教学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任务驱动与活动引领,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构建开放、互动、思辨的课堂生态。同时,教师要掌握“三力课堂”3.0版的评价标准,以评促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学习与实践,教师不断提升课堂组织力与专业判断力,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培育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学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