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0月17日,江阴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信息科技教材培训活动在江阴实验中学成功举办。全市60余名初中信息科技学科骨干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呈现了两节精彩的研讨课。江阴实验中学杨艳老师执教《争做动物保护先锋者——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以世界动物日宣传短片创设情境,聚焦人类与机器学习方式的对比探究。临港科创实验学校张英老师执教《太空无止境 揽月启星辰——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样的视频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在体验“矿石识别专家系统”的过程中接触人工智能技术。
评课环节中,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科技研训员祁小明老师充分肯定了课程的技术深度与教学创新性,并提出了三点优化建议:其一,需强化教材内容的精准取舍,避免技术细节的过度铺陈;其二,应聚焦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阐释,提升学生认知的体系化程度;其三,建议增设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模块,深化技术伦理的实践渗透。祁老师的评课为参训教师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教学优化路径。
随后,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王小平老师作专题报告,系统解读了初中信息科技毕业考查过程性评价命题改革方案。报告明确,改革聚焦三大核心方向:一是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命题,确保评价与教学目标的精准对接;二是突出素养导向,通过物联网技术、编程逻辑、安全伦理等跨维度试题设计,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三是创新开放性题型,采用“情境-知识-认知”三维框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实施层面,王老师特别强调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知识模块整合避免碎片化学习。他指出,此次改革着力构建“课标→教材→课堂→评价”的闭环体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使试题设计既成为学业质量的标尺,又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此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评课研讨与专家讲座,既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与系统化的理论支撑,为区域信息科技教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将有效推动我市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跃升。
(供稿:质量监测室 编辑:中心办公室)
|
Copyright © 2010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703509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