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光揉碎在窗棂,一场关于“心灵成长”的邀约,让城西中心小学的校园格外温暖。10月29日下午,2025年江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在城西中心小学举行,参加活动的有江阴市心理研训员支玖红主任、靖江市心理教研员赵栋云主任、靖江市外国语学校陈滢书记以及江阴、靖江两地的心理教育骨干。
课堂展示:以体验解锁心灵密码
城西中心小学许婷一老师以“发现—珍惜—创造”为主线,设计沉浸式心理课。 课堂以“活动约定”营造安全氛围,“屏息体验”让学生感知寻常空气的珍贵;“五感探秘棉花糖”环节,学生通过看、触、闻、听、尝,发现美好藏于细节;结合绘本《小春的故事》,学生由“一颗糖”联想“妈妈热汤”“朋友笑声”,串联生活温暖。 最后,学生书写“幸福泡泡清单”,重新解读“体测训练”为“突破的快乐”,课堂还发放《幸福秘籍》手册,让发现美好的能力延伸至日常生活。
靖江市实验学校的毛三萍老师以“动物王国”的动画暖场,搭配“小组分工藏动物”的游戏,让课堂公约在笑声里自然落地。“买到心仪的玩具,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都是我的快乐!”在“分享快乐事”的环节里,学生的童言,把生活的甜铺得满室皆暖;而“抽取不开心动物卡”的互动,又轻轻接住了孩子的小烦恼,“情绪没有好坏,只是需要找到出口”的种子,已悄悄种进心里。课后“和爸妈聊快乐事+笑脸贴记录”的小任务,像一根温柔的线,把课堂的快乐,牵进了每个家庭的烟火里。
研讨提升:以专业赋能教育实践
课堂的余温未散,靖江市心理教研员赵栋云主任的评课便以专业视角,为两节课“剥茧抽丝”。她肯定了“棉花糖”“动物卡”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材——“好的心理课材料,是能让孩子一看见就愿意敞开心扉的”;同时也点出了可深耕之处:如四年级课堂可更敏锐地接住学生的回答,将“感官体验”升华为“用心生活的能力”;二年级的“贴星星”评价,可再多一问“这颗星甜在哪里”,让快乐有迹可循。
“心理课的‘心理味’,是蹲下来听孩子说话,是把‘道理’藏进‘体验’里。”靖江市外国语学校的陈滢书记为此展开了一场《如何上好小学心理课》讲座,像一场温柔的点拨——他提到,兼职心理老师要学会从“班主任”切换到“陪伴者”,让课堂成为“安全的树洞”;也建议老师们以学生真实困惑为锚点,让每节课都长成“解决真问题”的养分。
“心理教育不是‘治病’,是‘施肥’——给每颗心灵足够的阳光与养分,让它能自己长出向上的力量。”江阴市心理研训员支玖红主任的总结,让这场教研的意义愈发清晰。她鼓励老师们把“发现美好”“调节情绪”的能力,揉进日常的每一堂课里,让心理教育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随身暖阳”。 当秋阳渐斜,这场以心育心的奔赴落下帷幕,而关于“呵护心灵”的探索,永不停步。

